av线上

av线上

手术刀沉基层 光明照彝乡:昆医大附二院帮扶宁蒗书写民生答卷

发布日期:2025-10-28    浏览量:248

10月11日的永宁镇卫生院,手术室无影灯照亮了彝族老人期盼的眼眸。随着av线上 眼科专家查旭的到来,宁蒗县首例乡镇级白内障手术顺利开展,20位老人在家门口重获清晰视界。这场跨越近六百公里的医疗接力,是昆医大附二院对口帮扶持续深耕的生动注脚——从2022年开启“组团式”医疗帮扶至今,这支队伍以“接力棒”式的坚守,让优质医疗资源在彝乡落地生根。

专家站架起诊疗桥,织密“家门口”诊疗网

“以前去昆明做手术要折腾好几天,现在镇卫生院就能见省级专家。”刚做完术前检查的陈朝秀老人,握着女儿吕志丽的手难掩激动。这份便利的背后,是昆医大附二院逐年织密的帮扶网络:2024年7月8日,医院党委书记张敏带队赴宁蒗,完成帮扶队长“接力”——由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张笑接过第一轮队长陈鹏的工作,担任宁蒗县人民医院院长。在张笑院长的积极推动下,医院先后在宁蒗县人民医院建立了眼科、神经外科、重症医学科、创伤外科等13个专家工作站,专家工作站的建立为宁蒗县人民群众架起了“家门口”的诊疗桥。

17616170269192.png

“陈院长,您救过咱县不少人,车钱不能收!”曾有一个深夜,第一轮帮扶队长、挂职宁蒗县人民医院院长的陈鹏赶去急诊,出租车司机的这句话,成了群众认可的最好证明。在陈鹏任职的2022-2024年,宁蒗县医院不仅顺利通过提质达标验收,还实现了科研项目“零的突破”;接过“接力棒”的张笑则承诺,将在原有基础上探索新思路,“从临床业务到科研协作,切实补上医、教、研短板”。这种“换人不换劲”的坚守,让帮扶从未断档。

到2025年10月,帮扶网络进一步下沉:永宁镇卫生院成为丽江地区首次乡镇白内障手术试点,专家提前一周(10月7日)奔赴宁蒗开展筛查,让老人不用跑县城就能完成术前评估。从县级医院到乡镇卫生院,从固定专家站到流动筛查队,“不用跨山求医”成了彝乡百姓的新常态。

从筛查到远程医疗,破解“看病繁、看病难”

“10月9日在镇卫生院筛查,11日就能手术,连病历都不用自己带。”永宁镇的徐开珍老人,是“一站式”服务的受益者。昆医大附二院的帮扶从不只停留在手术环节:为确保乡镇首例白内障手术成功,专家团队提前放弃国庆假期,带着设备完成百余名群众的视力检测、眼底检查,最终对筛选出的20名患者进行手术,并建立个性化档案。本次手术的顺利开展在当地引起了积极的反响,“组团式”医疗帮扶的效果逐步深入人心。2025年,仅眼科团队建站三个月就为84名白内障患者手术。

17616170692823.png

这样的便利已覆盖更多场景:截至2024年6月,帮扶团队累计在宁蒗看门诊16160人次、急诊5747人次,开展手术4284例,相当于每天为近15名群众解决就医需求;2025年9月,仅县医院一场白内障集中手术,就为14名老人复明,一位术后老人说:“以前出门要子女扶,现在能自己做饭了。”更让群众暖心的是,所有手术术前筛查全免费、预约不排队,彻底打破“看病贵、看病繁”的壁垒。

育人才+建学科,打造“带不走的医疗队”

“不仅要治好病,更要留下会治病的人。”在永宁镇卫生院的白内障手术现场,眼科专家查旭一边操作,一边向身旁的县医院医生讲解要点。这种“师带徒”模式,是帮扶的核心逻辑。截至2024年,昆医大附二院已为宁蒗县医院组建青年医师科研团队,助力其拿下2项市级科研项目;成立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教学团队,20人通过实践技能考试、15人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,创历史新高。

17616171085719.png

学科建设也同步发力。2023年,县医院重症医学科获评丽江市重点学科;2024年,神经内科、呼吸内科紧随其后成为市级重点学科;到2025年,县医院已能独立开展眼科手术,乡镇卫生院也具备了基础手术能力。数据更能说明变化:截至2024年6月,帮扶团队在宁蒗开展新技术118项,建立特色专科2个,并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评审;2025年县医院临床服务“五大中心”(重症监护、麻醉疼痛、微创介入、慢病管理等)一次性通过验收。

手术室的灯渐渐熄灭,窗外,小凉山的阳光穿过树叶,洒在病房内刚做完手术的彝家老人脸上,是如此的平静和喜悦。从初次牵手到2025年的乡镇手术突破,昆医大附二院用“接力帮扶”的坚守,让“小病不出乡,大病不出县”的愿景,在彝乡大地上从梦想变成了日常。


文字整理:党委宣传统战部

图片:眼科 宁蒗县人民医院官微 宁蒗新闻